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如何识别小麦种传和土传病害

    信息发布者:旭日东升sun
    2017-05-02 16:11:59   转载

    近年来,小麦生产受种传病害和土传病害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这些病害已经成为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在小麦生产中,农户应该加强种传和土传病害的防治,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保证小麦健康生长发育。中国农业技术网现为农户详细介绍种传和土传病害的发生规律和症状。

    种传和土传病害发生规律

    1、小麦纹枯病,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病残体上越夏或越冬,成为初浸染注意菌源。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大致分为冬前发生期、早春返青上升期、拔节后盛发期和抽穗后稳定期四个阶段。冬前病害零星发生,播种早的田块会有一个明显的浸染高峰;早春返青期后随气温升高,病情发展加快;小麦拔节后至孕穗期,病株率和严重度急剧增长,形成发病高峰;小麦抽穗后病害发展缓慢。但病菌有病株表层向茎秆扩散,严重度上升,造成田间枯白穗。

    2、小麦全蚀病,该病以菌丝体在田间小麦残茬、夏玉米等夏季寄主的根部或混杂在场土、麦糠、种子间的病残组织上越夏。小麦播种后,菌丝体从麦苗种子根浸入。在菌量较大的土壤中,冬小麦播种后50余天,麦苗种子根即受害变黑。病菌以菌丝体在小麦的根部及土壤中病残组织内越冬。小麦返青后,随着低温升高,菌丝增殖加快,沿根扩展,向上侵害分蘖节和茎基部。拔节后期至抽穗期,菌丝蔓延侵害茎基部1—2节,致使病株陆续死亡,田间出现早枯白穗。小麦灌浆期,病势发展最快。

    种传和土传病害症状

    1、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的发病时间可以使整个生育期。得病小麦,苗期芽鞘变褐色,严重时烂芽枯死,叶鞘出现中部灰色、边缘褐色的病斑,叶片渐呈暗绿色水渍状,以后失水枯黄,重病苗死亡。拔节后植株基部叶鞘出现椭圆形水渍状病斑,后发展成中部灰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斑。病斑扩大形成花秆,病部茎秆上先出现浅褐色短条斑后发展成边缘褐色、中部灰色的梭形斑,由于花秆烂茎,主茎和大分蘖常抽不出穗,成为“枯白穗”,有的抽穗后成为枯白穗,结实减少,籽粒秕瘦。

    2、小麦全蚀病:该病属于一种根腐和基腐性病害,也是小麦全生育期都可以发病的病害。该病害只浸染根部和茎基部1—2节。幼苗发病后,植株矮化,下位黄叶多,分蘖减少,类似干旱缺肥状,初生根(种子根)和根茎(地中茎)变成黑褐色,严重时刻造成全株连片枯死。拔节期冬麦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出现较明显灰黑色菌丝层,呈“黑脚”状,后颜色加深呈黑膏药状,其上密布黑褐色颗粒状子囊壳。土壤干旱时,黑脚及黑膏药特征不明显,也不形成子囊壳,但茎基和根变成黑褐色,出现白穗。“黑脚”和“白穗”是成株期所特有的症状。

    综上所述,小麦的全发育期是小麦种传病害和土传病害的发病期,因此,要加强对两种病害的防治,及时发现,早日治疗。这样才能把病害控制在萌芽状态,使小麦健康生长。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